close


住了這麼多年...
看到這篇文章才了解這些地名的由來
也了解三重30年前逢水必淹的情形

以下轉自 PTT  by joylin

三重這個地名的由來是根據「地形」;簡單地說,其實就是一塊三層的河階地
一重、二重、三重這樣由下往上,基本上這樣的地形起伏是有點環狀的,最低
的地方是在靠近蘆洲、五股那個方向。而蘆洲原本就是「長滿蘆葦的沙洲」,
從地形上來看可以算是「一重」。

緊接著就是今日的五谷王北街(先嗇宮處)、包括疏洪道、延伸到今日的二重國中
(即中正北路頭、忠孝路頭一帶)皆可算是舊二重地區。該區地勢較低漥,在二重
疏洪道完成之前,每逢颱風季節性大雨(尤其是從淡水河口登陸的西北颱),都會
讓二重、蘆洲淹大水。我家住在中正南路、忠孝橋附近,大概30年前整條中正南
路都還會淹得像水鄉澤國,直到疏洪道邊的堤防完成之後狀況才好轉;這20年來
除了前幾年因為台北市捷運造成的大烏龍導致三重大淹水之外,基本上過去那種
逢雨必淹的狀況解除很多。

至於三重南邊、靠近淡水河那一岸,則是因為環河南路一帶工廠區發展,人口相
對較多、發展較早,所以面對台北市的沿岸較早建有堤防,淹水狀態反而較三重
北部與蘆洲地區舒緩一些。但部分相對低窪地區(例如中正南路)或排水設計不良
的區塊(例如正義國小)還是難免淹水。

1.後埔:表示位居河川沖積帶荒「埔」地「後」面的村落。
2.竹圍:被竹林圍起來的村落。
3.田心仔:位居水田中央地帶的小房舍。
4.過圳:要經過水圳才能到達水圳另一端的村落。
5.同安厝:福建省「同安鄉」的移民村。
6.菜寮:這一帶曾經是種菜的主要生產區,有農民避雨和放農具的草寮。
7.長泰:早期曾有福建省長泰鄉的移民。
8.六張:一張犁為五甲田,六張表示三十甲水田的開墾區。
9.車路頭:昔日車輛行經路線的旁邊,稱為車路頭。
10.溪尾:位居溪流的下游處。

    三重市的這一些鄉土地名,如今已蛻變為人口密集的集里區,車水馬龍
,根本看不出當年種菜的「菜寮」、竹林內的竹圍等等。

三重的地名典故,可以用這首地名歌來簡單描述:

「淡水河中陸洲逢,洲北彎彎如海翁(鯨魚),
  後莊圳起一二三,第三埔地叫三重。
  二重埔地祀神農(就是現在的先嗇宮),乾隆年間洪水沖,
  為求五穀均能豐,道光重建三重東。
  三重埔地兩溪迴,大漢南繞東淡水,
  三張六張大橋北,同安菜寮大竹圍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k289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